●林瑞佳
九九重陽,舉目縱覽,瓜果飄香,楓紅菊黃,層林盡染,山河呈現一派絢爛鮮活的景象。不由想起詩豪的那首《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重陽,時值一年深秋季,在經歷歲月的積淀之后,不再有太多奢華和浮躁,而是呈現四季最美的情懷。人在走過知天命的年齡之后,也步入生命的秋天,也會越來越關注“秋天”的狀態,觸發更多的關于生命的思考。
白駒過隙,年輪更迭,人生從幼年到青年,再經過中年步入老年,一路行來,無可逆轉。既然變老是人生必然經歷,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規律,那么在變老的路上,如果做到樂觀豁達,坦然面對,就會創造許多美麗的風景。如詩所言:“休因華發催人老,一點云心助我狂。”人生的旅途,陽光總比風雨多,荊棘之外是坦途,所以,應當保持積極的生命心態。在變老的路上,順其自然,隨心隨性,無須躲避和憂慮。東坡居士能夠“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王勃可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當下的我們,為什么不能做到更好?只要樂觀自信,那么,變老就不代表著一個青壯年時代的結束,而是一個充滿期待的新的開始。
從本質上說,人的活法多取決于心態。置身喧囂塵世,品嘗五味雜陳,歲月的磨礪早已將滄桑寫在臉上,刻入心里。持不同的心態,過不同的生活。活得累,大多是受著欲念驅使,欲念太盛,就控制著人的喜怒哀樂。別去埋怨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命運不公,別去計較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對于世間萬物的來去得失,應盡人事以聽天命,對于毀譽成敗,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和自己較勁,不要和別人攀比,不要和自然規律對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儒學大師王陽明說過:“常快活便是功夫。” 就是說,心才是快樂的源,人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降職、失戀、失業等,這些都讓人不快活。世人多以為快樂與否是外境所致,王陽明則告訴我們快樂只在一心,要從一心著手,落回到自心修養上去,這便是良知功夫的內涵。心的修養越深,受外境影響的程度就越小。因此,擺正心態,平和應對,才能享受老年生活的美好。
非常認同鐘南山院士的一句話:“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人生,是一場長達幾十年光陰的行走,需要能力、財力、資源等諸多要素支撐,但最需要的還是健康。健康,是一切的保障,最堅實的基石。只有身心健康,才能體驗人生,享受生活;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有機會去關愛親人,去做喜歡的事。在現實中,不少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愛惜自己,珍惜健康,最后徒留下一聲嘆息!
變老的路上,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琴棋書畫,游泳打球,品茗養花,旅游觀光,都是很優雅、很有益的事,能提升生活品位、讓人遠離空虛,富有情趣。在退休的日子,尤其要保持讀書的習慣。讀書,是一種高雅的興趣,快樂的愛好。讀書可以修身養性,充實心靈,美化情感。就本質而言,堅持讀書,就是在堅持一種優雅的生活姿態,一種高貴的精神追求。豐盈的靈魂總是對書籍有著強烈渴望,總是尋求在書籍芬芳中得到滋潤。試想一下,每一個和煦的午后或者黃昏,手捧一杯清茶,倚身躺椅,安靜地讀書,在書香之中與智者對話,與哲人交流,美美地享受,這該是多么優雅的狀態。民族英雄于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誠如是。
讀書,要讀好書。好書,是一杯紅酒,美在舌尖,醉在心房,給人醇厚的回味。好書,也蘊含深刻哲理和高貴精神,給人睿智的啟迪,即使身居一隅,也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秋光無限度重陽,莫道群山幾度黃。走在變老的路上,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運動。該樂呵的時候樂呵,該超脫的時候超脫,該休閑的時候休閑,隨清風漫舞,與花草凝眸,和自己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