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秋,蔣介石發(fā)動對鄂、豫、皖根據(jù)地第四次“圍剿”時,廣東軍閥也調兵遣將,變本加厲對海陸紫蘇區(qū)進行“圍剿”。敵人大部分兵力開到東江蘇區(qū),以張達師的吳俊聲、駱秀禮團向海陸紫蘇區(qū)進攻。敵人除增加兵力進攻紅軍外,特別注意對蘇區(qū)的封鎖。
10月3日,吳俊聲團1000余人,配合當?shù)氐姆磩游溲b進攻陸豐新田激石溪根據(jù)地。時任中共東江特委主席團成員、東江蘇維埃政府委員的范照南聞訊后,率領赤衛(wèi)隊,埋伏在激石溪麻沙凹,做好了迎戰(zhàn)的準備。
麻沙凹這里地形險要,山高林密。當敵人出現(xiàn)在山坳口,范照南提醒大家要注意隱蔽,等敵人近前再打。地方反動武裝走在最前面,不知是心虛膽怯,還是有所覺察,走在最前面的兩個敵人手持火把,每隔一段路就點燃路邊的荒草或灌木叢,企圖燒山,跟在后面的兩個敵人則時不時朝兩邊的山上放冷槍。
“打——”,等他們近前,范照南一聲令下。頓時,隱蔽在山路兩邊山上的赤衛(wèi)隊員同時向敵人開火,敵人慌作一團,死傷數(shù)十人,連忙撤回山坳口。因敵眾我寡,赤衛(wèi)隊沒有戀戰(zhàn)追下山繼續(xù)打,而是馬上轉移山頭。兇狠的敵人見狀,立即命令用火燒山,企圖把赤衛(wèi)隊圍困在山上燒死。
范照南從小在這山里長大,熟悉這一帶的地形,早已做好了兵分兩路快速撤退的準備,跳出了敵人的“火圈”包圍。
是晚,吳俊聲命一個營的兵力駐激石溪鹿湖凸,其他兵力駐湖坑。
第二天天還未亮,范照南又率領赤衛(wèi)隊在三江口埋伏。果然不出所料,一大早,敵人就來進犯三江口。
赤衛(wèi)隊在范照南的指揮下,占據(jù)有利地形,居高臨下,越戰(zhàn)越勇。這時,聞訊趕來的部分群眾也加入了戰(zhàn)斗,他們用籮筐挑子彈、帶著粉槍、尖刀等。一時間,三江口槍聲大作。
雙方激戰(zhàn)30分鐘后,敵人駐鹿湖凸的一個營趕到增援,終因敵眾我寡,赤衛(wèi)隊傷亡數(shù)十人,不得不分頭向深山撤退。
敵人被赤衛(wèi)隊伏擊兩次后,惱羞成怒,“圍剿”的手段變本加厲。他們沿襲1928年至1929年那些“圍剿”手段:第一,四面封鎖,斷絕糧食、物資進入山區(qū);第二,包圍搜山,強迫外鄉(xiāng)群眾到該地砍樹燒山;第三,大貼布告,欺騙宣傳,準許所謂“自新”,進行政治誘騙;第四,利用叛徒破壞中共組織,“圍剿”中共武裝。同時強迫實行保甲制,強化“五家聯(lián)保,三家聯(lián)坐,一家通‘匪’,五家同罪”的毒辣手段,加強土豪劣紳的反動統(tǒng)治,威脅干部和紅軍家屬,脅迫動搖分子自首。敵軍還在湖坑筑了一座堅固的炮樓和數(shù)座營房駐兵。總之,無所不用其極。
在敵人瘋狂的“圍剿”下,激石溪的許多房子被燒毀,許多來不及逃走的村民被殺害,許多黨員和村干部壯烈犧牲了。激石溪鄉(xiāng)原來有2600多人,經(jīng)敵人兩次大屠殺,許多群眾在逃亡時餓死、病死或流亡外地,只剩下200多人逃到山上隱藏。
面對敵人的嚴密封鎖,范照南帶領的赤衛(wèi)隊只好化整為零,分散活動。白天,他們爬上山頂找處隱蔽的石洞休整或挖猴頭、采野菜充饑;夜晚,就下山摸進村里暗殺敵人的崗哨,繳些槍支,順便找些番薯、糧食之類的帶上山。
1932年11月中旬,反動派在激石溪大耍“招安”手段,把隱蔽在山上的200多名群眾誘騙下山,把他們集中在湖坑一塊較平坦的地里搭茅寮居住。茅寮周圍筑上木柵,構成一集中營。每天上午10時左右才準許農(nóng)民出去附近種田。周圍的山頭上到處都有敵人的崗哨監(jiān)視,下午4時農(nóng)民就要回到集中營里。晚上敵人還進行檢查點名,外面戒嚴。使農(nóng)民與仍隱藏在山上的革命同志完全隔絕關系。
在這極端惡劣的條件下,為了保存實力,范照南帶著赤衛(wèi)隊員又轉移到羅庚壩的嚴狗凸。嚴狗凸緊臨激石溪位置,半山腰處有一秘密訓練場叫“會眾坪”,這是一塊易守難攻且較為平坦的一塊草坪。1923年羅庚壩農(nóng)會成立以后,農(nóng)會組織曾多次秘密利用這個草坪召開大會,聲討地主惡霸,宣傳革命道理等。范照南同志領著赤衛(wèi)隊員在這里悄悄地修筑戰(zhàn)壕,準備與敵人斗爭到底。
一天深夜,范照南派兩位隊員悄悄下山,摸黑來到羅庚壩村的一位親戚家找吃的東西,這位親戚給了十幾斤(1斤=0.5千克)番薯和一些咸菜,在往回上山的半途中,其中一位隊員因受不了這種長期饑寒交迫的生活,也抵抗不了敵人所謂的“自新”政治誘騙,逃跑了。
范照南獲知情況后,命令大家迅速連夜轉移山頭。果不其然,天一亮,敵人就來這里封山、燒山。事后,范照南反復教導身邊的同志:“敢當共產(chǎn)黨,哪有怕死自新的道理?”“是共產(chǎn)黨員,死也不能出賣組織。”“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更需要頑強的斗志,絕不能當逃兵!”
當敵人得知范照南他們已轉移到羅庚壩,就派兵進行“圍剿”。敵人一進村,就燒民房,搶耕牛,宰殺豬、雞等,村民逃的逃,躲的躲,沒來得及逃跑的都被殺害了,還不斷放火燒山。不一日,羅庚壩村到處烽煙四起,煙霧籠罩。
范照南與赤衛(wèi)隊員受到敵人的重重包圍,仍堅持在深山密林中與敵人周旋。這山著火就轉移到那山,那山著火又轉移到另山。他們經(jīng)魯枝嶺再到了宮背村后的山門仔石洞中暫時隱身。
同年12月,敵人的封鎖更加嚴密了。每個山口都有敵人的崗哨,周圍許多山林被大火燒毀,群眾在嚴密的監(jiān)視之下活動,根本無法聯(lián)系。
在羅庚壩山門仔石洞里,陰暗、寒冷,終日不見陽光,北風直接可灌進來。范照南他們長期生活在石洞,跟敵人打游擊戰(zhàn),缺乏槍彈,加上嚴重缺乏糧食,只能靠挖野菜、摘野果充饑。饑寒交迫,赤衛(wèi)隊員們都疲憊不堪了。年紀較大的范照南也因過度勞累患病,好幾個隊員也生病了。
農(nóng)民出身又在山區(qū)長大的范照南,就在山上找些中草藥給他們嚼著吃,慢慢地他們就好多了。可是范照南自己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終于一病不起。
“我們越是困難,越要堅持革命,窮人只有走這條路才有希望。”在彌留之際,他還囑咐、鼓勵身邊的同志:“你們不要跟敵人硬拼,要保存實力,記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定要想方設法與上級或其他地方的革命隊伍取得聯(lián)系……”在北風的呼嘯聲中,他的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小……眼角流出了兩行淚……他的頭一歪,舉在空中的手垂了下去……
在場的隊員悲痛萬分。
此時,寒風陣陣吹過山嶺,遍山的鴨腳樹都開滿了白色的小花,一樹樹,一層層,一簇簇,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彌漫著整座青山嶂,就像在祭奠忠魂……
農(nóng)會鄉(xiāng)司黃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