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國新,又名江彪,是海豐縣青草鄉南汾村(現屬汕尾市城區)人,出生于1918年。他出生的時候家底殷實,有蠔町、粟町等出租給村民,家里還雇有長工,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富農階層。但是,他沒有為富不仁,相反,他從小就受到海陸豐這塊熱土中以彭湃為首的革命先烈事跡的熏陶,小小年紀就立下了雄心壯志,自己也要像彭湃那樣,為勞苦大眾謀利益。
他的嫂子與青草圩米街頭一戶藍姓人家相認為娘家,所以兩家之間時有走動,他也經常跟著長輩過去藍家,在那里他認識了藍訓材。藍訓材是海陸豐蘇維埃紅色政權的領導成員,也是后來東江縱隊小分隊的隊長。在藍訓材的帶領下,江國新走上革命道路。抗日戰爭后期,他跟隨藍隊長在海陸豐地區展開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他們曾經把后徑村麗寧圍作為革命聯絡點。
當時日本鬼子在青坑有個據點,對周圍一帶的群眾為非作歹。東江縱隊第六支隊早就想把這個據點拔掉,江國新指揮戰士們包圍這個據點,身先士卒,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殺了進去。他的一聲“沖??!”驚天動地,抗日戰士們如影隨形,個個沖鋒陷陣。經過一番浴血奮戰,終于把日本鬼子在當地的唯一據點拔掉,殲滅了所有的敵人。
抗日戰爭勝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建國。但是,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發起一場反共反人民的內戰。1946年6月,國民黨軍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國共兩黨再次分裂。蔣介石憑借飛機加大炮的優勢,對小米加步槍的共產黨進行全面進攻。當時海陸豐的國民黨反動派也張牙舞爪,直撲共產黨和革命群眾。海陸豐黨組織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緊緊依靠人民,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時在香港隱蔽的藍訓材等人于1947年1月2日回到海陸豐,在海豐縣赤石鄉大安峒與莊岐洲會合,22日成立了以藍訓材為隊長、莊岐洲為副隊長的海陸豐人民自衛隊。下設兩個分隊:鋼鐵隊和天雷隊。鋼鐵隊的隊長是朱滔,是長槍隊;天雷隊的隊長是江國新,是短槍隊。
江國新經過抗日戰爭的鍛煉,已經成長為一名富有作戰經驗的雙槍手,年富力強,使用雙槍,槍法既快又準,敵人聞風無不喪膽。
為了戰勝強大的國民黨反動派,江國新一方面加強對隊員進行政治教育和嚴格的軍事訓練,使他們熟練掌握作戰本領,讓天雷隊成為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勁旅;一方面做好偵察工作,不斷偵察敵情,做到知己知彼,摸清敵人的情況后就開始采取行動。
1947年2月25日,天雷隊獲悉青坑田賦處主任吳仲勤和陶和鄉警察分所警長林道榮等三人,從青坑去海城。江國新得悉情報后,立即帶著幾名武裝人員,在高湖村外山坡截擊,活捉吳、林兩個反動分子,繳短槍3支,并于當晚把吳、林押到埔雅村的后山坡正法。旗開得勝,當時政治影響非常大。
1947年六七月間,天雷隊和鋼鐵隊在可塘上達村繳獲地稅武裝6人槍械。接著他們又攻打了可塘、青坑聯防隊,壯大了人民自衛隊的聲勢和影響。
9月23日,天雷隊和鋼鐵隊乘鵝埠圩的圩日,白天襲擊國民黨鵝埠鄉公所。從發起攻擊到打掃戰場,不到15分鐘,戰斗勝利結束。生擒鄉長李振亞,并繳獲長槍8支、駁殼槍2支、子彈一批。攻打鵝埠后,江國新率領天雷隊直插可塘、青坑平原地區。他們到可塘后,和芳泉隊會合,駐在埔隴村。剛好青坑曾包聯防隊一個小隊下鄉催地稅后返回青坑,天雷隊和其他兩支武工隊紅星、芳泉合作,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猛打猛沖,直把敵人趕到南笏渡口,一支20多人的聯防隊被他們全殲,小隊長黃少庭被擊斃,繳獲輕機槍1挺,長槍7支、左輪2支、子彈一批。這次天雷隊大獲全勝的消息傳開后,敵人聞風喪膽,群眾稱天雷隊是天兵神將。
10月20日,天雷隊、鋼鐵隊突襲可塘鄉公所,鎮壓特務曾求。11月15日可塘圩召開慶祝可塘解放群眾大會,成立可塘鄉自衛委員會。
11月,天雷隊、鋼鐵隊兩隊以“海陸豐人民自衛隊東北大隊”旗號挺進陸豐,白天進入大安鎮,解除警察所武裝,活捉巡官肖倫,繳獲長槍12支、短槍6支、子彈及物資一批,打響了開辟陸豐新區第一仗。隨后又向五云峒山區活動,開展工作,打退了河婆聯防隊的進攻。
期間,天雷隊還帶領隊員偷襲捷勝警察所,他們身藏短槍和手雷,偽裝成進城的老百姓,分散在警察所周圍,假裝買零食或談賭經,江國新選了個合適的位置觀察著警察所里的情況,待時機一成熟馬上發出信號,戰士們看到信號后迅速沖進警察所,高喊“繳槍不殺”,十幾名警察目瞪口呆,只有乖乖舉手投降。當場繳獲了步槍13支、左輪槍1支、子彈和物資一批。他們僅用5分鐘就打了個漂亮的襲擊仗,群眾無不拍手稱快,敵人卻心驚膽戰。
天雷隊在江國新的帶領下,英勇奮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國民黨對他恨之入骨,但又奈何不了他,只能從他的家人入手。有一天,一名陸姓的青草反動頭目帶著一群特務,氣勢洶洶來到江家把江國新的母親抓了起來,準備把老人家槍斃。江國新得知消息后特別憤怒,揚言如果他的母親有什么不測,他一定會以牙還牙,讓抓他母親的陸姓一家也不得好死。兩天后,在藍訓材家人的周旋下,老人家終于毫發無損地被擔保了出來。
敵人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有一次,他們探聽到江國新回到南汾村,他們馬上組織兵力從后山撲過來,當時江國新的侄子江文昌正在外面放哨,知道有危險立即跑回家通知他,江國新來不及喘口氣就迅速地向村前海邊紅樹林跑去,好在有紅樹林的掩蔽,敵人氣急敗壞地追上來,江國新不見了。
1948年,江國新在一次攻打青坑聯防隊的戰斗中,為掩護戰友光榮犧牲,年僅31虛歲。他的戰友們悲痛欲絕,家人得知噩耗后,更是感覺像整座山都塌了下來。他的母親是白發人送黑發人,他與病逝的前妻生的女兒才兩三歲,結婚七個月的第二任妻子因為革命的需要,本來跟他就聚少離多,這次就永遠分離再也不能相聚了。
海陸豐人民自衛隊的領導和戰士忍著巨大的悲痛,想盡一切辦法要把江國新的遺體從敵人手中搶回來,讓烈士入土為安,他們經歷敵人設置的重重障礙,終于把江國新的遺體成功地運到蓮花山埔仔峒,永遠長眠在那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和崇高風范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光。新中國成立后,江國新被認定為革命烈士。
先烈開道為后人,后人繼業慰忠魂。江國新烈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學習和弘揚,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戰火中永生——記陸河縣河口鎮麥湖村鏗鏘女戰士謝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