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七都鎮北山畬族村,38歲的村民藍廷梅是一家老小的“金掌勺”。生熟分開雙面案板、小油瓶、減鹽勺……在她的廚房里,為健康飲食“保駕護航”的家伙事兒,一點兒也不比城里人家的少。
“用這種小油瓶,就倒一點點,少油更健康。”藍廷梅展示了細口的小油瓶,又拿起當地計劃生育協會贈送的雙面案板向記者熱情推介:“這一面切水果,那一面切肉。”
家庭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強調“促進全民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14億人口、4.5億個家庭,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近日,記者隨中國計劃生育協會赴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調研發現,以往,很多老百姓缺乏健康意識,炒菜油多鹽重,喜食大魚大肉,常吃隔夜菜;而在當地計生協持續宣傳努力下,生活習慣正在悄悄改變。
不吃隔夜菜,半年至一年潔牙一次,適時給孩子補充鈣片……今年6月,計生協組織的一次培訓,讓金涵畬族鄉金溪社區計生協小組長施雅鶯掌握了好多健康“小貼士”。
用培訓所學指導生活近半年,施雅鶯發現,家人的身體比從前好了很多。“現在遇到身邊的老人小孩,我也會跟他們講少放油鹽糖。”
為計生困難家庭組織大型義診、開展免費體檢和“兩癌”篩查,針對青少年及其家長開展“溝通之道”和青春期性與生殖健康講座,為年輕母親帶去早教知識培訓……計生協的一系列家庭健康服務活動,“潤物細無聲”般,改變了許多家庭的健康面貌,更把文明生活新風尚帶到鄉村的每個角落。
“以前喜事要辦三天,現在只辦一餐;從前要18道菜,現在減到了八菜兩湯。”北山畬族村計生協秘書長鐘慶輝說,在村兩委和計生協的大力宣傳下,村民文明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逐步改掉了陋習。
小村子的變化,正是無數家庭日漸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縮影。從促進家庭健康到實現全民健康,中國計生協等群團組織發揮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普及健康知識,發放家庭健康服務包,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項目和生殖健康咨詢指導……2020年,中國計生協聯合多部門在全國開展家庭健康促進行動,通過多項具體措施,加強對兒童、青少年、育齡人群及中老年的健康指導和服務,引導家庭樹立健康理念,養成健康行為習慣。
“合理膳食、均衡營養、三減三健、戒煙限酒”“垃圾分類、定點投放、居家整潔、庭院美麗”……在家庭健康促進行動中,寧德市計生協、寧德市愛衛辦還在活動中發布了十條160字的《寧德市家庭健康公約》,希望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能夠成為每個家庭的行動自覺。
“管理好每一個家庭、每一位成員的健康,就會為健康中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增添無窮的動力。”中國計生協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培安說,要通過開展家庭健康促進行動,強化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在建設健康中國中的責任,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衛生健康治理格局。
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