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在河田鎮的大街小巷、村頭巷尾總能看到身著“紅色馬甲”的聯戶干部身影,他們宣講最新政策、傾聽民聲了解民情、普及反詐知識……一句句“貼心話”、一件件“實在事”,溫暖了群眾心田。
今年以來,陸河縣河田鎮依托“入戶聯心”機制,聚焦群眾“關切小事”,著力解決基層“民生大事”,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河田鎮聯戶干部入戶開展“未來學校”宣傳工作。
“未來學校”招生解民憂
“‘未來學校’要辦學啦!這是我們縣公辦九年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出門務工,家里小孩寄宿讀書也放心……”在河田鎮溪東村村民家中,聯戶干部正向村民彭大姐介紹近期備受關注的“未來學校”。
據悉,為確保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實處,針對性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等難題,河田鎮組織鎮村聯戶干部開展“未來學校”招生宣傳工作。聯戶干部們從學校的辦學理念、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和招生政策等方面,詳細介紹了陸河未來學校“民生實事”工程的基本情況,以“敲敲門”“嘮家常”方式進行招生宣講動員,累計走訪群眾2000余人次,獲得了良好的成效。如今,該鎮許多群眾都對陸河“未來學校”有了深入了解,紛紛表示希望將孩子送過去就讀。
環境整治“換新顏”
河田鎮河東村的村道上,聯戶干部小陳正和村民們一起忙碌著。“彭大哥,這‘門前三包’責任書簽了,以后我們一起把自家周邊環境維護好,村子美了,住著也舒心……”這是河田鎮深化行動,將“入戶聯心”與“全民大掃除”相結合的一個生動場景。
河田鎮統籌各村(社區)聯戶干部、黨員志愿者、群眾代表組成“環境整治先鋒隊”,以自然村為單位開展人居環境提升攻堅,重點對房前屋后雜物堆放、村道溝渠垃圾死角進行集中清理,并逐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明確衛生責任范圍。同時,在聯戶干部的動員引導下,村民們還利用房前屋后的閑置空地種植花草、果樹,積極參與“美麗庭院”示范戶打造,推動評選鎮級“美麗庭院”115戶,帶動形成“家家參與、戶戶爭優”的整治熱潮。
“以前覺得環境整治是干部的事,現在才知道和自家生活息息相關。干部們這么用心帶動,我們沒理由不跟著干!”參與行動的村民羅大叔感慨道。
撂荒地變“致富田”
“老羅啊,我們村這撂荒地,荒著實在可惜。現在有政策,把土地流轉出去,不光地能重新利用起來,還能有收益,一舉兩得,多好啊!”在河田鎮河北村,聯戶干部們正耐心地向村民們介紹著土地流轉政策。
針對河北村土地撂荒問題,聯戶干部通過入戶走訪摸清撂荒面積、權屬及成因,建立“一戶一檔”臺賬,明確政策應用與整治措施,組織召開“院壩會”解讀政策,成功推動160畝撂荒地集中流轉種植玉米,200畝土地引入中椒農業規模化種植辣椒,并優先吸納本地農戶參與種植管理。目前,首批流轉土地已為河北村民帶來增收4.8萬元,全年預計產值64萬元,真正實現“荒地變良田、資源活起來”。
“沒想到這撂荒的地,還能變成‘致富田’,多虧了干部們的幫忙。現在我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咯!”拿到流轉收益和務工收入的村民朱大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據悉,下一步,河田鎮將持續深化“講、看、聽、問、幫”五字工作法,推動“入戶聯心”與民生實事深度融合,以環境留住鄉愁、以土地賦能振興,奮力書寫“百千萬工程”河田篇章。
汕尾日報記者 彭偉棟
通訊員 林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