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陸河縣政數局緊抓深圳對口幫扶契機,與深圳坪山建立緊密協作機制,通過創新制度、共育人才、數字賦能等一系列舉措,推動政務服務在智能化、便民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兩地企業群眾架起高效便捷的“連心橋”。
跨域通辦與人才共育
合作共贏顯成效
為解決群眾異地辦事面臨的“多地跑”“折返跑”堵點難點問題,陸河縣政數局與深圳市坪山區政數局簽署了《“跨域通辦”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推動“跨域通辦”改革。按照“減時間、減成本、減環節、減跑腿”的原則,構建“標準規范、相互授權、異地收件、遠程辦理、協同聯動”的“跨域通辦”政務服務新模式,打破地域限制。目前,坪山可辦陸河事項18項,陸河可辦坪山事項49項,實現兩地企業群眾高頻事項 “就近辦理、一次辦成”。
在提升服務軟實力方面,陸河縣政數局聯合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市坪山區政數局,開展陸河縣政務服務窗口人員心理工作和政務服務暨“雙百行動”專題培訓。專家現場授課,全面提升窗口人員業務能力和心理素質水平。此外,聯合舉辦“優化營商環境與政府服務培訓班”,進一步提升陸河黨員領導干部理論素養水平。
數字政務與智能終端
賦能服務提質增效
在深圳坪山的對口幫扶下,陸河縣政數局聚焦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從數字政務、智能終端、視頻監管等方面多維發力,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邁向“好辦”“快辦”升級。
走進陸河縣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7平方米的LED大屏映入眼簾。其搭載的陸河縣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猶如“智慧大腦”,實時監測分析各鎮街辦件量、平均辦理時長等12項核心指標。平臺接入網絡安全監測模塊,能夠及時攔截政務系統的惡意攻擊,保障政務數據安全。借助該平臺,該縣政務數據人工統計量大幅減少,部門間數據共享率顯著提高,實現政務服務運行情況的常態化監督。
“這個雙面屏機器真的太方便了,讓我在辦事過程中可以很直觀地看到辦理的整個過程,全程透明,讓人特別放心!”在該縣政務服務中心窗口辦完業務的彭先生贊不絕口。陸河縣政數局部署的超級柜臺終端將多種分散設備集成于一體,極大地提升了辦事效率。以辦理營業執照為例,過去需提交多份材料,窗口工作人員需多次錄入系統,手續繁瑣且耗時較長。如今,借助超級柜臺的高拍儀掃描、電子證照調用等功能,十幾分鐘就能完成辦理。該終端還具備人臉識別、指紋認證等功能,可實現部分業務“零材料”辦理。自超級柜臺投入使用以來,群眾平均辦事時間顯著縮短,辦事體驗感大幅改善。
在深圳坪山的大力幫扶下,陸河縣政數局為各鎮部署了視頻匯聚和存儲設備,建成覆蓋全縣8個鎮、128個村(社區)的政務服務場所監控視頻匯聚系統,并實現與市級平臺的數據互聯互通。這不僅實現基層便民服務大廳實時監管,其視頻回溯功能在調解基層矛盾糾紛時也發揮重要作用,為基層治理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