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翔
市委八屆六次全會指出,要多措并舉增進民生福祉,大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以惠民利民成效彰顯高質量發展成色。汕尾是廣東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擁有豐富而獨特的傳統文化遺產,享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散文詩之鄉”“廣東省戲劇之鄉”“廣東省漁歌之鄉”“廣東省小提琴之鄉”等多個美譽,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形式多彩多樣,有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美術等方面,在表演風格上不拘一格,這里面寄托了海陸豐勞動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家鄉人民的歌頌,也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其中,被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珍稀劇種的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等,更是積淀了汕尾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汕尾稀有劇種因其數量極少、藝術價值極高而備受關注。近年來,汕尾市各級人民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門積極推進汕尾稀有劇種的傳承工作,取得一定成績,然而,由于長期以來稀有劇種的演出受眾逐漸減少、演員隊伍老齡化和劇種的利用和開發資金經費投入不足等原因,汕尾稀有劇種面臨著嚴重的保護和傳承問題。因此,加強汕尾稀有劇種的保護和利用,將為深入挖掘汕尾地區豐富的文化遺產、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和助推文化強市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一、加強政府主導汕尾稀有劇種的保護和利用,認真落實非遺保護工作責任
堅持黨建引領,促進文旅融合。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有關加強歷史文化立法工作的要求,圍繞“誰來保”“保什么”“怎么?!薄霸趺从谩钡姆ㄖ沃贫仍O計理念,持續提升對稀有劇種系統性保護水平,加強政策扶持,聯動市直有關部門著力保持稀有劇種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真實性、完整性和社會生活的延續性。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汕尾稀有劇種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對劇團的管理和指導,特別是加大對一些有創意的、科技含量高的汕尾稀有劇種等非遺產品的專項投入,對有利于弘揚汕尾地方特色文化的非遺產業的政府補貼、加大資金投入、實施稅收減免等政策,以此來加以保護和鼓勵,從而推動汕尾稀有劇種等非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培養專業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保護和傳承汕尾稀有劇種的重要手段。鼓勵高校和文化機構與戲劇團、行業企業等展開合作,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學徒制、獨立學院辦班、3+2學制等人才培養模式。聘請專家學者編寫汕尾稀有劇種的校本教材,引進到汕尾各中小學課堂,拓寬傳承空間,切實解決好稀有劇種的“傳宗接代”問題。宣傳部門和文廣旅體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對汕尾稀有劇種創作指導和人才培訓,并利用節假日和各項慶典活動配合海陸豐各地風俗,組織群眾參加定期舉辦的非遺演出活動,擴大汕尾稀有劇種等非遺活動的覆蓋面,展現出汕尾稀有劇種的藝術魅力,給汕尾年輕一代和外地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染力和親和力,讓汕尾稀有劇種得到普及的同時也能提升技藝。同時,注重人才培養的多元化,面向社會開設稀有劇種非遺元素體驗式、DIY式培訓項目,吸引戲劇愛好者參加,既能起到宣傳發動作用,又能發掘人才苗子。
二、不斷推陳出新,促進汕尾稀有劇種等非遺產業蓬勃發展
創新演藝形式,提升表現技巧。汕尾稀有劇種應該注重創新,提高劇目的質量和觀賞性,提升演員的表現技巧和藝術水平,使劇種更符合現代觀眾需求。解決好一些傳承中心長年缺少導演、編劇、舞美、音樂等專業人才,從而導致出現缺乏精品力作,戲曲藝術作品缺乏現代元素,難以吸引年輕人的問題。同時,結合新媒體和互聯網技術,開展在線傳播和宣傳活動,提高劇種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特別要適應新型短視頻等媒體的崛起,創造短平快等形式簡短、輕松、幽默、新穎的文化產品,豐富汕尾稀有劇種等非遺文化的表達內容,多渠道宣傳推廣汕尾稀有劇種非遺文化,彰顯汕尾地域特色的文化優勢,提高汕尾稀有劇種非遺文化影響力和市場關注度。
打造品牌劇目,增強社會影響。汕尾稀有劇種應選擇一些代表性的劇目進行打造,運用大劇場、小劇場、廳堂實景、巡演等演出形式,注重以受眾人群為細分標準,可靈活制定個性化的演出劇目,從而形成品牌效應,提升其社會影響力和競爭力。各傳承中心要在商演中懂得在市場營銷、商業模式、科技運用等方面尋找戲曲發展在地方文化生態中的位置。要進一步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探索與國家級、省級高校舉辦戲曲研修班;組織各傳承中心參加國家、省級部門組織的戲曲展演和比賽,進一步擴大我市戲曲藝術的社會影響力。
運用信息技術,擴大傳播范圍。鼓勵帶動各傳承中心、民營劇團通過抖音、微信視頻等平臺,在節慶期間、“非遺日”開展戲曲直播,助推汕尾的傳統文化藝術重現活動,構建“線上新戲臺”。同時,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繼續做好非遺文化檔案的收集與整理工作,錄制汕尾市國家、省級的稀有劇種傳承人“口述歷史”史料,收集整理汕尾市稀有劇種的劇本、戲服、臉譜、配飾等實物檔案等。應保護、傳承和發展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劇種;而一些被汰選下來的小劇種、瀕危劇種,要做好適當的典藏工作,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加以保存,其獨到成就,可以被其他劇種學習、借鑒、轉化。
挖掘文化內涵,加大傳承力度。汕尾稀有劇種應注重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強化劇種的傳承意識,加強對年輕演員的培訓和教育,推廣傳統文化知識,加大劇團的傳承力度。同時,加強對稀有劇種的保護和整理,收集整理劇本、音樂、服裝等資料,為劇種的發展提供保障。
汕尾稀有劇種是汕尾地區寶貴的文化遺產和寶貴財富,其保護和傳承對于汕尾的文化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加強政策扶持,創新發展形式,打造品牌劇目,挖掘文化內涵,共同推動汕尾稀有劇種的傳承和發展,潛意識上去影響大眾的日常行為習慣和文化心理結構,促進歷史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開放創新共享的理念,科學規劃文化服務功能、不斷拓展文化惠民形式等方式來傳承和保護以非遺文化為代表的汕尾傳統文化,讓汕尾稀有劇種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為汕尾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汕尾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