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下午,汕尾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汕尾市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通報汕尾甘薯產業發展有關情況并回應記者提問。本場新聞發布會由中共汕尾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汕尾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羅世苑主持。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羅世苑
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領導有:汕尾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黃秋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卓凜波、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思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張杭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文戟、市商務局副局長翁漢輝。以及各縣(市、區)政府、紅海灣管委會、華僑管委會的分管負責同志,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文廣旅體局、市投資促進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金融局、汕尾農墾局、市農業科學院的相關負責同志;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以及來自全市各地的甘薯種植加工、大型餐飲酒店、商場超市的企業代表等。
會議首先由汕尾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黃秋強通報汕尾甘薯產業發展情況。
市政府副秘書長黃秋強通報: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部署、省委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決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體部署,大力實施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把推進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市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甘薯產業發展長效機制,構建甘薯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汕尾甘薯品牌,完善加工流通體系,推進甘薯全產業鏈發展,為發展鄉村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全市甘薯種植基本情況
我市地處粵東沿海,毗鄰港澳,屬南亞熱帶季風區,呈海洋性氣候特征,光、熱、水資源特別豐富,氣候溫和濕潤,沿海岸線的土壤偏沙性,適應性強,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甘薯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汕尾甘薯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省內前列,是我市重要的糧食作物,主要品種為西瓜紅(普薯32)和湖北大葉,其中:西瓜紅(普薯32)種植面積最大,占比超過一半。甘薯產品基本以鮮食銷售為主,主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江西、湖南等地。
依托優越的種植條件、悠久的種植歷史,以及省、市產業發展政策支持,我市甘薯產業發展迅速。在農業產業園創建方面,2022年,陸豐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成為我國唯二的甘薯產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甘薯種業發展方面,我市積極推動培育陸豐植物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為本市第一家本土種業公司,并成功辦理我市建市以來第一張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建立甘薯繁育示范基地,引入甘薯優質品種53個。同時,為協助企業建設脫毒良種擴繁生產基地,解決我市甘薯脫毒種苗的需要,市農業農村局多次赴陸豐植物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科技指導與協助,近期該公司擴建三個露天脫毒良種擴繁生產基地,分別位于湖東鎮霞埔村,南塘鎮后徑村,碣石鎮后浦村,進一步擴大甘薯脫毒種苗繁育能力。
甘薯產業在助力農民增收,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方面,也有顯著成效。近年來,我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舉措,依托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創新聯農帶農激勵機制,通過入股、托管、合作等多種土地流轉方式,探索形成了合作社承包、合作社+農戶、合作社+企業+農戶和企業+基地+合作社等經營模式,探索建立了“股份合作+訂單農業”等形式,由公司及合作社組織農戶參與甘薯種植及生產銷售,公司提供種苗,并統一按照約定的保護價回收產品,有效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二、甘薯加工產業發展情況
長期以來,我市甘薯以鮮食銷售為主,加工占比少,產品附加值較低。2023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甘薯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針對當前消費市場的需求,大力推進甘薯加工向便捷化、快銷化的方向發展。僅在8月到9月期間,就連續召開7次高規格會議,部署推動甘薯加工產品研發工作,解決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農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動下,在各個企業的傾力配合下,我市成功開發出“汕尾粉簽”速食產品,并于9月28日在汕尾市慶祝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海產品推介品鑒會上集中展示。同時,我市在吸引、培育、扶持加工企業,宣傳推廣、實施品牌推動, 科技賦能、引入高校和科研機構等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截止目前,我市已經有6家企業生產出16種口味的汕尾粉簽產品,這些產品口味鮮香爽滑、選擇多種多樣,同時綠色健康,一經推出即獲得了好評。待會兒我們活動的下半場,各個企業還會做更詳細的推介。
三、未來汕尾甘薯發展的方向
接下來,我市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牢固踐行大食物觀,實行政策牽動、科技驅動、龍頭帶動及品牌推動,全面推進甘薯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解決好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打造汕尾甘薯品牌,形成甘薯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我市將采取四動協同措施。首先,實施政策牽動,大力扶持甘薯產業,包括制定、實施產業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其次,實施科技驅動,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加強與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為汕尾甘薯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包括研發培育新品種、建設種苗繁育體系、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加強貯藏設施建設;再次,實施龍頭帶動,提升產業發展效能。包括加快產業園建設,培育引進加工企業,推進甘薯精深加工,調整單一產品結構,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延長產業鏈及價值鏈。最后,實施品牌推動,加強宣傳推廣力度。包括加大甘薯品牌建設,著力培育汕尾甘薯區域公共品牌形象,支持企業發展自有商業品牌,致力打造一批甘薯原生態農產品品牌。同時,打造甘薯產業文化,充分發揮和挖掘“汕尾粉簽”“龍龍金甘薯”“塔嶺粉簽”等以甘薯為主題的甘薯地域文化。加強宣傳發動,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打造汕尾優質甘薯品牌,引導正確食用和消費。引導有條件的地區將甘薯產業和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有機結合,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互促互進,推進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
通報結束后,進入答記者問環節。
南方日報記者提問:
汕尾甘薯產業發展先天條件較好,包括自然條件、種植歷史等,同時我們也有國家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可以說產業已經比較強了,在這么好的基礎上,接下來汕尾將如何進一步發展甘薯產業?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卓凜波:
下一步,我們將從5個方面發力,實現甘薯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是擴大育苗規模。加強培育適合汕尾本地特性的甘薯品種,進一步推進甘薯種苗脫毒繁育工作,提高脫毒薯苗(健康薯苗)產品合格率。引導扶持有實力的農業企業建設大型甘薯種苗智能化繁育工廠中心,利用設施農業擴大甘薯育苗能力。
二是提高種植面積。在穩定甘薯面積的基礎上,完善農田水利設施,通過鼓勵撂荒地、坡地、園地和未開墾地塊的復耕復種和土地流轉等措施,不斷提高我市甘薯種植面積。同時,結合我市冬閑田多的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冬季光熱資源充足優勢,推廣“稻稻薯”輪作模式,有效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抑制多年重復單作土壤帶病菌的弊端,大力發展甘薯冬種生產,提高復種指數和光熱資源利用率。
三是提高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推進甘薯生產全程機械化,因地制宜推廣肥、藥、水一體化(滴灌)以及立體種植、無人機打藥等自動化新技術,減少肥料、農藥的使用投入,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甘薯的產量及品質,提升甘薯生產效率。
四是繼續推進深初加工。在挖掘甘薯鮮食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甘薯加工利用及甘薯副產品綜合利用,一是對現有甘薯加工產業進行升級提檔。在擴大現有薯粉、薯粉絲、薯粉條加工廠產能的基礎上,向休閑、便捷、速食產品的方向進行研發與加工。今天我們已經推出具有汕尾特色的“汕尾粉簽”,下來,我們會繼續推出更多的甘薯速食和便捷化新產品。二是開拓甘薯深加工市場。推進甘薯產業向新能源、醫藥、營養保健等產業發展,延長甘薯產業鏈及價值鏈。目前已經研發甘薯益生菌、面膜等深加工產品。
五是打造產業文化。充分發揮和挖掘甘薯產業的歷史文化與人文價值,宣傳打造我市“汕尾粉簽”“龍龍金甘薯”“塔嶺粉簽”等以甘薯為主題的甘薯地域文化,不斷提升汕尾甘薯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引導和推動甘薯產業和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有機結合,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互促互進,推進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另外,加強品牌宣傳推介,挖掘、提煉產品、產業發展故事,提升“汕尾粉簽”、汕尾甘薯產業的知名度。
汕尾日報記者提問:
汕尾具有強大的鮮薯生產能力,在今天的發布會上,我們也了解到,我市甘薯加工產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還有了十幾種汕尾粉簽即食產品,可以說,我們在甘薯產業發展上,已經實現了種植和加工兩條腿走路。請問,接下來,我市將如何促進甘薯加工產業的發展?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思文:
兩條腿走路這個提法非常準確,為這位記者點贊,接下來,我們還將在甘薯加工能力、甘薯貯藏設施、甘薯市場品牌營銷、甘薯產業文化宣傳四個方面發力,讓我們加工這條腿更粗壯,讓我們的甘薯產業跑得更快。
第一,在甘薯加工能力建設方面,鼓勵和支持甘薯產業經營主體開展甘薯產品的加工研發,推動科企對接,增強加工轉化力度。包括甘薯產業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兩方面。在鼓勵和支持廣東中榮農業有限公司、汕尾市利群農業食品有限公司等甘薯產業經營主體推出具有汕尾特色的“汕尾粉簽”等甘薯速食產品的同時,鼓勵和支持陸豐植物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甘薯產業經營主體推進甘薯產業向醫藥、美妝、營養保健等產業發展。調整單一產品結構,開發甘薯高附加值產品,延長甘薯產業鏈及價值鏈。
第二,在甘薯貯藏設施建設方面,鼓勵和支持甘薯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建設甘薯貯藏設施,完善甘薯基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構建以優質鮮食甘薯初加工與冷鏈物流為主要支撐的采后貯運系統,延長甘薯保鮮期和銷售期。
第三,在甘薯市場品牌營銷建設方面,首先要加大甘薯品牌建設。積極推進甘薯農業品牌和農產品質量認證,穩步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不斷擴大“二品一標一名牌”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將甘薯品牌的打造與產地、品種掛鉤,申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著力培育“汕尾粉簽”“陸豐生態甘薯”等區域公用品牌形象。支持企業發展自有商業品牌,致力打造一批甘薯原生態農產品和甘薯加工產品品牌。其次,構建產銷一體化鏈條。挖掘本地消費市場,組織全市大中型連鎖超市、農貿市場與種植基地(戶)、龍頭企業等甘薯產業經營主體開展“農超對接”,設立汕尾甘薯、汕尾粉簽銷售專柜專區,拓寬營銷渠道。充分利用甘薯原產地農產品電商營銷平臺,謀劃打造特色、高端鮮薯品牌,推動企業實現品牌化、產業化經營,提高經濟效益。
第四,在甘薯產業文化宣傳建設方面,一方面,打造甘薯產業文化。充分發揮挖掘汕尾甘薯的歷史文化與人文價值,講好汕尾甘薯故事,宣傳打造“汕尾粉簽”“陸豐碣石甘薯”“龍龍金甘薯”“塔嶺粉簽”等以甘薯為主題的甘薯地域文化;推動陸豐植物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實施國家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基礎上規劃建設“汕尾甘薯博物館”。同時,加強甘薯產業合作,加強甘薯產業宣傳推廣,推廣汕尾優質甘薯品牌和產品,不斷提升我市甘薯產業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推進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
汕尾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問: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我們了解到汕尾具有強大的鮮薯生產能力,扶持甘薯產業發展一個重點方向是扶持甘薯(粉簽)生產企業發展,生產企業取得發展又能促進產業的發展,請問,在扶持甘薯(粉簽)生產企業發展方面咱們工信部門有哪些政策措施呢?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張杭彬:
市工信局作為工業主管部門,我們在食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技術改造等方面先后制定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用真金白銀實實在在對工業企業,包括對甘薯(粉簽)生產企業進行扶持獎勵。例如,在企業項目引進方面,對選定的“鏈主”企業按照上一年度所有新引進項目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獎勵。在項目建設方面,對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制造業項目,土地出讓底價可按所在地土地等級對應的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方面,對于符合條件的省級技術改造項目,按其設備購置額不超過30%予以獎勵,單個項目獎勵資金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對于符合條件的市級技術改造項目按其設備購置額不超過30%予以獎勵,單個項目獎勵資金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等政策措施。在促進企業發展壯大方面,對新培育發展成為規上工業企業的,省級財政予以獎勵20萬元,市級財政予以獎勵10萬元培育支持資金,對新培育發展成為專精特新企業的,市級財政予以獎勵20萬元培育支持資金;對全年產值絕對值、增速達到一定標準的工業企業,給予一次性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獎勵等政策措施。
廣東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問:
以紅海灣塔嶺粉簽為代表的“汕尾粉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知名地方特色產品。“汕尾粉簽”產業雖然在本地和外出鄉賢中有著良好的口碑和名氣,但由于一直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因此沒有形成知名的商標和品牌,產量和銷量都受到較大限制,存在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煩惱。請問市場監管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幫助“汕尾粉簽”食品生產行業做大做強?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文戟:
為幫扶“汕尾粉簽”食品生產行業做大做強,市場監管部門采取了以下四種措施:一是優化創業環境激活力。通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線上、線下服務模式,實行商事主體住所(經營場所)自主申報承諾制,允許“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最大限度壓縮企業辦理證照時間等,推出最優化的政策和服務措施,激發市場主體創業活力。對正準備申請包括生產“汕尾粉簽”許可的市場主體,市場監管部門將提供業務指導及車間廠房圖紙審核指導服務,避免因車間布局設計不符合規范要求而整改產生車間反復拆、建的人力物力浪費。
二是“監管+服務”促發展。通過積極為“汕尾粉簽”申請地理標志、指導“汕尾粉簽”企業制定先進企業標準,積極打造“汕尾粉簽”知名品牌;建立“地理標志+基地+龍頭企業+產業鏈”的多品牌培育模式,形成“地理標志-品牌-產業”的發展合力;推動小作坊提質升級,鼓勵小作坊改造或升級為食品生產企業,全面提升“汕尾粉簽”行業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加快打造“汕尾粉簽”行業質量強市標桿;加強行業監管,確保“汕尾粉簽”行業食品安全;加強原料驗收和產品出廠檢驗檢測服務、開展管理人員培訓服務、企業生產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問題“診脈”等幫扶行動,為“汕尾粉簽”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同時通過幫助“汕尾粉簽”經營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加強網上銷售服務,為“汕尾粉簽”做大做強提供“店小二”式服務。
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通過加強知識產權培育、運營,優化知識產權服務供給和知識產權保護,為“汕尾粉簽”行業發展提質增效,為未來的高速發展、走出汕尾提供更大的空間。通過優化窗口服務,打造一站式知識產權綜合服務窗口;加強展會、專業市場、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創新主體合法權益;支持我市“汕尾粉簽”企業開展產品知識產權風險排查預警。開展“汕尾粉簽”知識產權保護專項執法行動,依法查處侵犯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等違法行為。
四是規范秩序保底線。通過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執法、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堅持食品安全“四個最嚴”、筑牢市場安全底線,推進“汕尾粉簽”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暢通消費投訴渠道,促進放心消費,提高“汕尾粉簽”美譽度;通過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對標“四個最嚴”要求,落實屬地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
城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提問:
生產產品的最終目的就是進行銷售,因此建立穩定的銷售網絡和渠道是必不可少的。這方面工作跟商務部門的職能息息相關。請問,市商務部門是如何促進汕尾本地甘薯加工產品等汕尾特色優勢農產品銷售的?
市商務局副局長翁漢輝:
我們商務部門通過多種方式來促進汕尾本地甘薯加工產品等汕尾特色優勢農產品的銷售。
其一是積極挖掘消費潛力。商務部門會同農業部門搶抓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重大展會活動以及春節、端午、中秋、國慶等重大節日機遇,組織各大商超參與汕尾特色優勢農產品促消費活動,以展促銷助力甘薯加工產品等汕尾特色優勢農產品持續“突圍出圈’,大力提升汕尾特色優勢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其二是積極創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商務部門與農業部門密切合作,通過開展更多有針對性的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建立健全農產品產銷對接合作長效機制。協助甘薯產品等汕尾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者與商超加強溝通和協作,共搭平臺,促進合作,幫助更多的汕尾特色優勢農產品進入市場,助推汕尾優質特色農產品上行。
其三是積極推動“互聯網+”消費,大力發展“互聯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依托本地電商發展優勢,利用本地各大電子商務平臺拓展銷售渠道,為企業搭建購銷平臺,降低產品流通成本,實現企業、商家、消費者共贏。此外,我們還積極通過各種促消費活動宣傳甘薯加工產品等汕尾特色優勢農產品的優點和特色,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關注和購買。
同時,商務部門全力推進消費幫扶工作,積極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決策部署,結合市委、市政府關于提振消費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要求,通過舉辦專場推介會、推動大型商超設立扶貧特色產品專區等方式,以實際行動帶動汕尾特色優勢農產品消費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在商務領域助推全市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新聞發布會結束后,還舉辦了“汕尾粉簽”甘薯加工產品專題推介會,有關縣(市)政府作甘薯產業專題推介,有關企業代表作“汕尾粉簽”產品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