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飄香又中秋,花好月圓人長久。連日來,記者先后走進市井深巷,捕捉一個個歡樂鏡頭,拾取一份份中秋情懷。
本地特產
舌尖上的中秋味道
中秋佳節臨近,相關應節商品銷售一片火熱,其中,作為傳統食品——月餅,更是中秋當仁不讓的“主角”。
在市區各大商場、超市,各類月餅琳瑯滿目,豆沙、酥仁、五仁、冰皮、冰淇淋等各種口味的月餅,滿足了不同的口味需求。超市貨架前擠滿了前來選購月餅的顧客,店員們正熱情地向前來選購的顧客介紹月餅種類及口味。“中秋節吃月餅是傳統習俗,月餅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家人團圓的象征。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月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這次特意買幾種新口味的月餅和家人一起品嘗。”剛剛買完月餅的王阿姨笑著說。
香脆的花生酥、芝麻酥,可口的千層糕、傳統手工月餅……走進市區的掇鳥街,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味道,一家家傳統手工食品店進入“中秋模式”,擺放著過節時家家戶戶喜歡吃的本地傳統美食。購買者紛至沓來,精心挑選著自己喜歡的小吃。“逢年過節,總是少不了買些傳統的特色小吃,寓意甜甜美美。”正在選購美食的余大叔樂呵呵地說。
手工制作
傳統文化的味道
除了購買成品月餅外,動手自制月餅也成為市民的一大選擇。在市區奎山綜合市場,陳大媽早早便過來購買花生、芝麻、果仁、面粉等做月餅的原材料,準備自制傳統月餅。“中秋圖的是團圓、喜慶,一家人聚在一起制作傳統月餅,圖個樂呵,雖說做的沒有外面商店的那么精致,但情意更濃,送給親戚朋友更有意義。” 陳大媽告訴記者,制作傳統月餅已成為這兩年家里必備的中秋“節目”。
中秋節做燈籠,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承載著祝福和團圓的寓意。在城區東涌鎮的一家幼兒園內,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風古韻”活動正在舉行。小朋友們身著各式各樣的漢服來到學校,聆聽老師講解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后,與家長一起制作燈籠。搭框架、釘燈穗、安彩燈、拴提手……大家相互配合、默契合作,不一會兒一個個燈籠就制作完成。“這是我第一次動手制作燈籠,自己做燈籠很有趣!”小朋友提著自制燈籠,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多彩活動
讓中秋佳節更有滋味
連日來,各類多彩的主題活動,為廣大市民群眾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喜迎佳節,城區在鳳山媽祖文化廣場百姓舞臺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活動。活動上,文藝志愿者為群眾帶來了歌唱、舞蹈、魔術等形式多樣、熱烈歡快的文藝演出,用文藝傳遞文明精神、營造祥和氣氛。
市婦聯組織多個親子家庭齊聚一堂,一起制作月餅,歡度中秋節。揉皮、包餡、壓模……大家分工協作、配合默契,制作出各種好看的月餅。在歡快的氛圍中,現場笑聲不斷,大家一邊聊家常,一邊津津有味地品嘗自己親手做的月餅。“和大家一起動手制作月餅,吃起來比在外面買的月餅香,品出了中秋特有的韻味。”一大哥豎著拇指點贊道。
在碧桂園華附鳳凰城小區,“盈月攬收芳華 美好共此時”中秋主題活動精彩上演。臺上,獨唱、太極劍等才藝展示輪番上陣,令人大飽眼福。臺下,漆扇輕搖、燈籠高掛,各類傳統手工制作游戲,深深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
此外,為了讓特殊人群和家庭度過歡樂、祥和的中秋佳節,市區各地還開展中秋節文明實踐“送溫暖”系列活動,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通過走訪慰問、贈送生活物品等形式,為他們送去節日的關懷和祝福,用實際行動傳承和發揚敬老愛幼、友善互助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汕尾日報記者 張文濱 吳越